找到相关内容987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省佛教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

    以道安及庐山慧远为代表。其特色在于领导人物对儒释道精神、世间世间都有相当素养,因此吸引当时精英分子加入,互相激荡后,形成思想风潮的带领者。到了近代,则产生所谓的“技术团体”,他们是“祗洹精舍”...精神理念。圣严法师指出:“不一定要他来信仰,即使他不信仰,佛教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一个有用之才,也是出钱办学者的一份功德。”以佛教的资源投入世间的教育,以兴学的渠道参与社会、深入人间,是各办学单位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4788755.html
  •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理

    一 大小乘的区别  佛法有世间世间,以世间为权假,以世间为究竟。  世间有大小二乘,以小乘为权假,以大乘为究竟。世间法又称世谛,为迷情所见之世间事相,如日月星辰,山河大地,男女老幼...二执,断烦恼障所知障。小乘证阿罗汉辟支佛果,大乘证大觉果——佛果。  大小二乘,是世间的修持,若概括世间来说,有所谓五乘佛法,五乘者,是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辟支佛乘、菩萨乘。人天二乘是世间二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239383.html
  • 王守常:近代儒佛关系

    成。”  西而“今之随顺世间促进进化者,亦所以促佛法之成功,亦未有违反耳。”(参见《究元决  疑论》)  梁漱溟于世间世间法援入随顺义,是有其外在因缘的。那就是梁漱溟恰逢晚清至  民国初的居士...心仪的先进人士如章太炎、梁启超 “好  谈佛学,在人生问题上诚为一个热心有志之士”。因此予梁漱溟倾心佛教世间,又不忘  救拔众生的佛法了解,影响至深且大。  梁漱溟因发表 《究元决疑论》,得到蔡元培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0870698.html
  • 从传统佛学的演变和发展到现代佛学的问世

    、自利利人,修六度万行并证佛果”的大乘菩萨的佛法去普度众生。  应该特别注意:大乘菩萨的佛法与小乘阿罗汉的佛法都是以世间为权假、世间为究竟的佛法,而且大乘菩萨与小乘阿罗汉的世间本质上是相同的...坚持“戒定慧”世间或无为大法进行修行之路。  我们现代人依托自己的缘份可能对传统佛学的“四谛说”提出的问题,有以下几方面:  (1)众所周知人生是苦乐参半的人生,因此传统佛学的“四谛说”中讲的苦,...

    周泉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4956480.html
  • 梁漱溟的世间与随顺世间

    ;所谓年来思想者,一字括之,曰佛而已!所谓今后志趣者,一字括之,曰僧而已矣。”[5]表明他信仰佛教的坚定信念和崇尚世间的切切心迹。   发表于1916年的《究元决疑论》,最能代表...为帜,恰是此无可安立之义的最具体表现。所谓德性规则不可得义,在根本道理上与前者是一样的,即不真之世间,何立规则?这样,梁漱溟便从本体上论证了佛教为世间,揭示存在的虚妄、人生的荒诞、价值的无从安立...

    景海峰

    梁漱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747525122.html
  • 说“和光接物”

    认真寻思一下,就会发现并不如此,它实际上有着很多的内容,有着很厚的意蕴。  一  佛法内容博大精深,总的来说,包括世间世间,在这二者之中,以世间为究竟。作为一名佛教徒,除了拥有世间的宗教修行生活以外,还理所当然地拥有世间的日常人伦生活。在生活的条件上,在生活的环境上,与世人相比,佛教徒没有什么两样,但佛教徒就是佛教徒,必须在平时的饮食起居中,表现佛教徒的魅力与情操,表现佛教徒的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439830.html
  • 佛教生死观

    的解决就是整个佛法的主体部分,也是佛法的真正内涵和终极理念。佛法可分为世间世间世间就是对于世间各种资生产业,和世间各种差别相状的描述,而世间才是佛法最根本的义趣,包括解脱道和菩萨道。...不是乐极生悲之惨状。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;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所有快乐,终必损败,无常世间,谁能久留!人们只知道追求幸福,却不知道正在幸福的时候,幸福已经渐渐的离去!临死之际,回首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5741648.html
  • 梁漱溟的世间与随顺世间

    1914年他写给舅父张耀曾的一封信中,说道:"所谓年来思想者,一字括之,曰佛而已!所谓今后志趣者,一字括之,曰僧而已矣。”[5]表明他信仰佛教的坚定信念和崇尚世间的切切心迹。  发表于1916年的《究元...是此无可安立之义的最具体表现。所谓德性规则不可得义,在根本道理上与前者是一样的,即不真之世间,何立规则?这样,梁漱溟便从本体上论证了佛教为世间,揭示存在的虚妄、人生的荒诞、价值的无从安立和意义的...

    景海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746338.html
  • 略辨阿赖耶识义

    种子,不但藏于阿赖耶识中,而阿赖耶识又能执持此类种子,令不烂坏、散失,必发为现行,变为果报而后已,故为执藏也。  《起信论》云:"所言法者,谓众生心。是心则摄一切世间世间。"众生心,即是阿赖耶识。此识摄一切世间,即六道众生依正色心是也。摄一切世间,即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诸佛四圣法界依正色心是也。在六道凡夫及声闻、缘觉法界中,此识名阿赖耶识。在菩萨、诸佛法界中,此识转名阿摩罗(无垢),...

    钝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062659.html
  • 善哉!儒童菩萨——孔圣人

    然则读儒书足了生死,何以佛为?曰:佛谈如是妙理,遍于三藏;其在儒书,千百言中而偶一及也。仲尼非不知也,仲尼主世间,释迦主世间也。心虽无二,而门庭施设不同,学者不得不各从其门也。   2、《纪念文集》载王典章《印光法师圆寂感言》:  乘间问佛与儒教,比较如何?良久答曰:“佛教能包括儒教,儒教不能包括佛教,盖以儒教系世间,佛教乃出世。合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而为一者也。”   3、...

    见内

    |孔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4491453.html